返回
科技

燃油车“死守”上海车展

2025-04-23 10:097

从目前的新车发布信息看,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将陆续亮相,并通过各种营销赚足了眼球。但另有一批厂商,仍然在 捍卫 着燃油车的发展之路。

就在车展开幕前,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告诉新浪科技,未来燃油车肯定还有市场份额,至少还有25%以上。同时,不少车迷和潜在购车者,也在期待诸如新款奥迪A5L、哈弗猛龙燃油版、坦克300柴油版等燃油车型。

但是,燃油车在国内的 大势 确实不容乐观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中国市场3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4.1%, 分水岭 已过且这一数据仍在增长。

正在举行的上海车展,新能源车已经烧起了 战火 ,燃油车的 保卫战 亦在同时打响。

燃油车“死守”上海车展

燃油车,仍是传统车企销量 大头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企业的涌入。然而,这一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行业马太效应十分明显。

比亚迪在宣布全面停止燃油车的同时,也宣布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两种技术,而由于其在电池全产业链的绝对控制力(从锂矿到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从而快速降低了成本。

若从数据角度来看,比亚迪2024年毛利率为21.02%,不仅高于理想(19.8%)、小米(18.5%)和特斯拉(17.9%)等一众新能源竞争对手,也高于长城(19.51%)、吉利(15.9%)和奇瑞(2024上半年毛利率14.7%)。而由此可见的是,在供应链垂直整合获得的价格优势方面,其他车企若要在价格上 拼刺刀 ,将难以追赶和超过比亚迪。

燃油车“死守”上海车展

也正因如此,部分车企跟进比亚迪 放弃燃油车 计划时,另一些传统头部车企则 转身 投向了燃油车领域。

因为,在这条赛道上,不仅没有比亚迪这样的供应链强敌,也能在部分细分市场继续获得用户青睐。新浪科技通过梳理2022年 2024年吉利、长城、奇瑞三家国内头部车企燃油车销量和总销量,发现尽管新能源车去年在国内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但对于这些车企来说,燃油车仍然是销量大头。

燃油车“死守”上海车展

数据显示,近三年,燃油车销量依然在以上三家车企中占有较大比重。2024年,燃油车在吉利总销量占比为59.19%,在长城总销量占比为73.9%,在奇瑞总销量占比为77.69%,并且,尽管各家车企燃油车占比都在降低,但销量占比仍然均超过了50%。

出海驱动,它们正在布局全球

燃油车如今依然在消费者购车时占有较高比重,在新浪科技发起的投票中,45%的用户认为,若没有号牌限制,自己在选购时首选会是燃油车。而在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时任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提到,尽管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转型升级的喜悦,但过快的发展也伴随着隐忧。

曾庆洪建议,在纯电车在整车销量占比达到50%时,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油电同权这个课题,均衡新能源与燃油车发展节奏。

燃油车“死守”上海车展

实际上,政策主导也是国内车企不放弃燃油车的重要原因。

2024年11月,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发表了一项重要声明,这一声明迅速在汽车行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他强调,中国将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不忽视内燃机技术的进步,旨在促进传统能源汽车与内燃机制造商的协同发展。此外,郭守刚还指出,内燃机在重型运输、工程机械以及军事装备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其高扭矩输出、即时响应性等特性在这些领域难以被替代。

郭守刚的表态,被众多业内人士视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明确信号。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势头强劲,对传统燃油车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但工信部此次对燃油车的支持态度,却让人们看到了燃油车发展的新机遇。

与比亚迪的激进不同,如今的吉利、长城、奇瑞、长安、上汽等车企,都在选择 两条腿走路 ,同时,这些车企在海外燃油车销量非常可观。奇瑞2024年海外销量114.4万辆,其中燃油车占比超80%(约91.5万辆),吉利汽车燃油车仍占出口60%,主攻东欧、东南亚等价格敏感市场。坦克300/500等硬派越野车贡献超60%出口燃油车销量(约27.2万辆),在中东、澳大利亚等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结语:

全球竞争格局下,燃油车并非 鸡肋

当今,中国汽车正掀起一股出海热潮,从2021年超200万辆,到2022年超300万辆,2023年超400万辆,再到2024年超500万辆

中国车企不仅有比亚迪这样将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布局海外的车企,也有将燃油车进一步布局到海外的奇瑞、长城、吉利等车企。

或许,这才是许多头部车企不愿意放弃燃油车的重要原因,正如此前奇瑞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助理赵家臣所说: 我们不仅仅看国内,全球市场上燃油车份额85%,新能源只占15%。全球视角来看,燃油车仍然是主力市场,这是奇瑞坚持油电协同全球化布局的根本,我们在燃油车上面会持续有大投入,因为我们国际上占了大的市场需求。

另根据乘联会预计,2025年我国总体汽车出口量或将增至700万辆,同比增速约为10%;受外部环境、地缘因素影响,纯电车型出口量预计同比持平,燃油车型出口量预计将提升9%,插混车型出口量预计增长70%,燃油车型仍为出口主力。

由此,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对燃油车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也就不难理解。即对燃油车不抛弃不放弃的车企,本身已经获得了大量专利(自研和授权),在突破专利墙上有极大投入,此刻放弃等于前功尽弃,不如燃油车、电动车同时进击;

选择放弃的,同样是精算过得失。但对于中国汽车发展而言,燃油车依然有存在的必要,尤其是在当下电动汽车的许多技术还不成熟、续航服务还在探索阶段的前提下,燃油车的 稳定 ,能够满足更多国人的多元化出行需求,也避免电动车赛道出现波折时,由于燃油车被 轻言放弃 而导致国产汽车再次回归 蛮荒 。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