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18”大促拉开帷幕,一场特殊的年中大战悄然登场。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是“以旧换新”政策首次与618大促实现深度绑定,在财政补贴、平台让利和品牌联合的三重推动下,家电行业又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
由政策红利驱动的换新浪潮,它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决策逻辑,也重塑着家电行业的市场格局,618大促或将成为家电产业2025年全年高质量增长的关键节点。
“以旧换新”,扩围升级市场活力
今年“618”对比往年的最大变量,莫过于政策端的空前加码。“以旧换新”政策在2025年实现全面升级,补贴范围由“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烟机”8类大家电拓展为包括“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微波炉”在内的12类家电产品。同时,补贴比例高达15%-20%,部分地区还叠加地方消费券,推动地方政府、平台与品牌商形成联动闭环。
据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家电市场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7%,线下则高达12.8%,消费端复苏迹象明显。扩容后的“以旧换新”政策不仅成为带动市场复苏的政策杠杆,更在消费侧形成了产品结构升级的催化器。
在消费信心尚未完全修复的当下,政策红利如同“定心丸”,对处于换新周期的传统品类(如冰箱、空调、洗衣机)形成拉动效应,对尚未普及的新兴品类则起到引爆市场的导流作用。作为承接下半年市场消费的起点,“618”大促无疑是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的契机。
策略分化,“价值战”取代价格战
在平台维度,在各平台普遍推出多重叠加优惠——官方立减、国补、消费券等,简化规则,增强用户感知的基础上,今年“618”家电市场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策略分化。
京东强调供应链与服务能力,推出“国家补贴×百亿补贴”频道,叠加“只换不修”“24小时极速安装”等服务承诺,锁定中高端用户;苏宁易购主打“全屋一站式购齐”,深耕线下体验与大件换新,并与百家品牌联动开启“万人空巷抢家电”主题活动;天猫则联动小红书打造“红猫计划”,强化新品首发与内容种草转化,提升产品体验和场景渗透。
落实到具体家电品类上,则体现出“传统品类稳健增长,新兴品类机会释放”的多层次格局。随着家电市场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各品类也呈现出较强的结构性分化特征。
传统大家电(如空调、冰箱、洗衣机)处于存量市场下的换新高峰期,政策激励下实现稳健增长,但整体更偏“刚需替代”,难以持续高增长;新兴品类(如洗碗机、扫地机器人、净水器)则具备增量空间,随着政策拉动下释放加速信号;而高端智能产品逐渐取代中低端产品成为增长极,“智能+绿色”双属性产品迎合消费升级趋势,增长潜力被普遍看好。
结构性增长的背后,是用户对产品“多功能、节能环保、长期价值”三重诉求的共振,也为家电企业的产品矩阵优化与高端转型指明方向。
狂欢之后,看清结构性机会与短期透支的边界
2025年“618”家电市场注定不凡,政策加码与平台博弈为行业注入短期活力,也带来结构性增长的新机会。然而,尽管当前政策红利激发了一轮可观的消费热潮,我们也必须理性看到:以旧换新+618双重刺激存在透支效应,短期集中释放的需求,可能在三季度出现回落或空窗期,影响后续“双11”及年度销售节奏。
尤其对传统大家电而言,新增市场有限,而换新需求一旦被提前释放,如何维持后续动能将是考验。届时,单纯依赖价格与补贴的促销将难以为继。
面对透支效应与后续挑战,家电企业唯有强化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体系,才能走出周期性波动的惯性路径,在下一轮增长浪潮中占据主动。
“红利易散,价值永恒。”618狂欢之后,更应重拾长期主义,沿着结构性机会的方向,走好家电产业的深水区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