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 (计育青/文)随着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步迈入低成本、高性能时代,越来越多的政企机构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融入业务流程,于是向AI迁移与向云端迁移两个大趋势迅速叠加,对传统的云服务提供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上,中国移动高调宣布其云服务将全面拥抱AI,从“云计算”升级为“云智算”,为各行各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此次大会的主题演讲中指出,行业数智化正在向纵深发展,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成为新的生产工具。“中国移动近年来坚持推进‘算力多元化、算网一体化、全域AI化’,推动算力成为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服务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杨杰说。
这是一次重要的发声,标志着中国移动正式吹响 “云智算” 的冲锋号角,也意味着中国移动在云智算赛道的战略布局已然明晰。
三个“效应”催生“由云向智”
AI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算力、网络的支撑,而各行各业积极引入AI也使得“互联网+”、“5G+”探索转向“AI+”创新,为算网基础设施的演进带来了新机遇和新目标。
首先是技术能力和规模效益的增长带来了AI的“规模效应”,需要算网基础设施从架构上进行升级。技术能力方面,随着高水平算法、高性能算力、高质量数据的持续投入,AI整体能力每年提升约10倍;经济效益方面,AI的大范围商用将使得使用成本被迅速摊薄,用得越多,单位成本越低。受此影响,AI业务在算网基础设施承载的任务中占比越来越高,预计到2030年会占到全网流量的64%,这意味着算法架构必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
其次是算力的“回弹效应”,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将大幅提升算力使用效率,使得算力的总量和结构持续变化。有机构预测,未来3年中国智算规模将增长2.5倍以上,年均复合增速近40%。在算力结构方面,推理算力未来3年的复合增速将是训练算力的近4倍,并在2028年正式超过后者。
第三是连接的“加速效应”,将催生信息消费的新形态。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网络将推动“人、机、物”多元主体的全面连接,加速数智系统融入,催生智能体、智联车、智能机器人等新型信息消费。在网络的支持下,AI终端、云边端算力、数据和模型加速整合贯通,可以显著提升AI智能体的性能,通过各类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专家级、个性化的“生活助理”型智能体。同时依托高性能算力和低时延网络,端到端的智能驾驶系统会越来越可靠和稳定,车辆也将因此成为数智生活的另一个典型常见场景。智能机器人的前景也非常广阔,算网可以提供充裕的多元算力、全域网络连接能力,使得机器人全面进入制造、居家、养老等领域。预计到2030年,80%的人类将每天与智联车、智能机器人打交道。
三个“效应”叠加,将推动算网基础设施开展结构性、深层次变革,使得“由云向智”成为大势所趋。
“云智算”新形态
那么中国移动的 云智算 究竟是什么?正如杨杰所说,算网的核心载体将由传统的“云计算”向云、AI深度融合的“云智算”升级,体系架构也将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发展为AI IaaS、AI PaaS、AI SaaS和模型即服务(MaaS)四层。
AI IaaS是指“智算网”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服务,借助泛在网络打通东中西、云边端、通智超量、训练推理等多类型算力,依托算网统一编排的算网大脑灵活调度资源,客户按需使用。为此中国移动一方面投资建设千卡级、万卡级乃至十万卡级智算中心,打造“集中化+分布式”推理算力资源池,形成“中心集约、边缘泛在、中训边推、训推一体”的智算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天地一体、智能融合、通感一体等6G特性的现网应用,试点800G和1.2T超高速下一代网络,拓展地海空天“人机物”的全域连接能力。同时,中国移动还依托九天大模型推动“算网大脑”向“算网智脑”升级,实现算力的精准供给。
AI PaaS指面向各类开发人员和机构的工具平台服务,可以提供以AI为核心的研发、运营、测试等全环节工具链和开发环境,提升全社会开发、创新AI应用的效率。中国移动以“人人都能够训练自己的大模型”为目标,提供模型预训练、对齐精调、性能评测、量化部署等端到端开发工具和服务,面向大规模训练、高并发推理等研发万卡并行、异构混训、断点续训、推理加速等能力,同时提供多模态数据采集、清洗、标注等服务。
MaaS是指支持AI应用一站式落地的模型服务,汇聚丰富的模型、能力、智能体等资源,帮助各行各业快速获得AI、大范围使用AI。为此中国移动不断完善“九天自研+业界领先”模型谱系,提供“云-边-端”大中小模型串联、多模态模型并联的新型服务,同时探索图文影音智能处理能力、新兴ICT技术,构建智能体库、智能体开发工具等,帮助客户轻松定制智慧应用。
AI SaaS即覆盖多样化场景的AI应用服务,支持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领域高效、灵活地拥抱AI,完成数智化转型。中国移动一方面推进全量产品AI化,向不同应用场景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创新“AI+DICT”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升级“AI+数字政府”,拓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慧社区等多场景应用。
谋篇布局 深耕云智算赛道
事实上,在云智算赛道,中国移动早已展开全面布局,且成效显著。
杨杰表示,四层架构的“云智算”是传统云服务的全新升级,中国移动的目标是构建起一个涵盖算力、工具、模型、应用等的“AI全栈服务” 体系,为客户提供简单易用、一站式、端到端的“云智算”综合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移动多年来做了大量布局。
首先是持续加大算力建设投入。在通用算力方面,中国移动不断优化“4+N+31+X”算力网络布局,拓展国家八大算力枢纽节点覆盖广度和深度,建设算力服务器规模超100万台。在智能算力方面,中国移动已建成13个全国性、区域性智算中心节点,打造了多个超大规模智算中心,智算规模超43 EFLOPS。为增强算力调用的灵活性,中国移动以高性能网络连接了21家智算中心、3家国家级超算中心、3家量算中心,可调度算力资源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其次是加强算网一体化融合,大幅提升供需匹配精度。中国移动率先完成了国家八大枢纽400G大带宽、超高速网络直联,实现算网一体发展。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中国移动建成了4个枢纽级、区域级算力节点,其中“长三角芜湖集群”还建成了全国首个“四算合一”的国家枢纽算力调度平台。在此期间,中国移动牵头承担了多项先进技术研发项目,包括全调度以太网、全向智感互联、异构计算架构、海量数据存储等关键技术。
第三是提升全域AI化水平。中国移动对内构建了以AI大模型为引擎的算网融合调度平台,形成了用户意图感知、多因子智能决策、故障自动修复等能力,支持日均超亿次的算网大规模、跨地域调度。对外,中国移动推出了“灵犀”智能体,赋能多款产品AI升级,使得“AI化产品”客户增长超1.9亿,同时还推出了中训边推、跨域热迁等多项面向AI创新的任务式服务,落地4万多个标准化、场景化AI解决方案。
而产业发展还需要各方合力,共同推动“云智算”从理念走向产业实践。为此中国移动将与生态伙伴合作编写《云智算技术白皮书》,支持各方为“云智算”的发展注入更强动能。在本次大会上,中国移动还发布 了“云智算新动能领航计划”,聚力 “四个重点方向” 构建 “AI 全栈服务”;另一方面,关注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需求,在大会期间中国移动还启动 AI + 产业 “益企共创” 计划、“云智算杯” AI + 应用创新大赛,发布中小企业服务网 “找算力” 板块生态合作启动等系列举措,助力中小企业在 “上云、用数、赋智” 转型中借助 AI 实现提质增效。
中国移动以“云智算”为锚点,从通信服务商向“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跃迁。其布局不仅是对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更是对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主动担当,同时也将发挥着强大的引领示范作用。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