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营收达158.3亿元,净利润达到33.26亿元,同比增长超60%。
在2025年的港股IPO热潮中,以“累了困了,喝东鹏饮料”广告语风靡全国的饮料巨头——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鹏饮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以“A+H”模式开启二次上市新征程。递交招股书前,东鹏饮料的业绩走至高峰:2024年营收达158.3亿元,净利润达到33.26亿元,同比增长超60%。2024年,公司还大额分红了13亿元。实控人林木勤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财富杂志》数据显示,到2024年,东鹏饮料创始人家族预计将以总计68亿美元的净额位列全球富豪排行榜之列,林木勤家族再次成为广东汕尾首富。而这一切的开始皆源于早前一次对濒临破产的国有饮料厂的收购。2003年时,工人出身的林木勤魄力买下负债累累的老厂,靠走差异化道路,硬生生在红牛的垄断阴影下撕开一道口子。从广东大本营到全国400万家终端网点,东鹏饮料以年均超30%的营收增速,让其逆袭为市值超1300亿元的功能饮料龙头,改写了功能饮料行业格局。据悉,上市前,东鹏饮料也曾拒绝数十家投资机构,仅引入加华资本唯一一家外部资本。从濒临破产到“中国能量饮料第一”曾经的行业一哥红牛没想到,多年以后,自己的追随者已经后来居上了。林木勤,1964年生于广东汕尾渔民家庭,早年经历塑造了他务实敢闯的特质。1987年加入东鹏饮料前身——深圳国有饮料厂,该厂早期以生产利乐包豆奶、清凉系列饮料为主,90年代末才推出东鹏饮料。林木勤从生产线工人一路晋升至销售总经理,用他的话说,“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出每个环节的状态”。2003年国企改制时,他毅然押上全部身家买下品牌和设备,开启背水一战。没有资源、没有渠道、没有资本,是林木勤接受老厂时最大困境。当时红牛已经牢牢占据第一的宝座,林木勤最终选择了差异化战略:一方面以2元250ml金砖装和5元500ml瓶装主攻货车司机、蓝领等价格敏感群体,另一方面将成本控制做到极致。其为人称道的瓶盖专利设计节省了20%成本,PET瓶也比红牛金属罐便宜了30%。这种“低价高质”策略,让东鹏饮料迅速在广东三四线城市扎根。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时代红利,大量蓝领工作的出现,扩大了功能饮料的需求。东鹏饮料的营销也有革命意味。从一开始的土味广告到年轻化营销都助力其成功破圈。2013年,谢霆锋代言打响了全国化第一枪,2016年“年轻就要醒着拼”广告语精准锁定Z世代,梯媒轰炸、电竞赞助、亚运会营销多管齐下。2024年销售费用超20亿元,换来了终端冰柜30万台、400万网点覆盖率,形成“毛细血管式”的渠道网络。公司实现弯道超车的一大关键战役是在红牛内乱时期。2016年红牛陷入商标纠纷,东鹏趁机猛攻。尼尔森数据显示,其市场份额从2016年10%飙升至2023年43%,反超红牛登顶销量冠军,连续霸占“中国能量饮料销量第一”的宝座四年。2021年时,东鹏饮料A股上市首日市值突破260亿,成为“功能饮料第一股”。至此,林木勤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成为市值超1300亿的行业龙头。林木勤也曾在上市答谢宴中特别感谢了华彬集团的严彬,称其将红牛引入了中国,培育了第一代国人对能量饮料的认知,推动了整个品类的发展。不差钱的东鹏东鹏饮料的产品分为两大种类:东鹏饮料与其他饮品。前者无疑是公司的“现金奶牛”,此前占据九成营收。近几年,公司的营收与利润呈现双爆发趋势: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营收从85亿跃升至15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6.5%;净利润从14.4亿增至33.26亿。毛利率从41.5%提升至44.1%,高于行业均值。东鹏营收增速在全球前20大软饮企业中排名第一,净利率从2022年16%到2024年的21%,远超红牛母公司华彬集团的15%、和魔爪品牌的12%。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其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的份额2029年将突破30%。消费品牌的一大发展定律是,单一品类已经创造业绩高峰的同时必然会谋求品类的多元化,为企业开启第二增长曲线。从气泡水、电解质水,再到椰汁、柠檬茶、拿铁、油柑汁和鸡尾酒,东鹏饮料都曾做过一遍,且效果初显:2024年,核心产品东鹏饮料占比从2022年的96.6%逐步降至84%。于2023年推出的电解质水“补水啦”效果明显,2024年收入近15亿,终端覆盖160万家,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咖啡、无糖茶等新品矩阵逐步成型,打破了单品依赖的魔咒。在成本管控与规模效应方面也有积极效果。其通过自建生产基地,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单位成本下降了12%。另外,其30万台冰柜投放提升了终端动销的效率,单点产出增长了25%。良好业绩下,东鹏饮料现金流十分充沛。此前东鹏饮料在公告中称,2025年度拟将不超过110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产品。从“拒绝融资”到唯一外部股东作为一家并不缺钱的企业,林木勤曾经透露曾至少拒绝过数十次外部投资者的投资请求,但最终把唯一一个外部融资名额给了加华资本。东鹏饮料也成为了加华资本一个王牌案例。加华资本进入的契机正值2017年,东鹏饮料与红牛激烈竞争期,也是其全国化扩张进入关键阶段,急需资金支持产能建设与营销投入。实际上,加华资本创始人宋向前在2012年前后就结识了林木勤,然而当时企业并不需要融资,加华资本便在一旁静静等待机会,经过5年走访,才以3.5亿元战略投资进入。据悉,加华资本为东鹏饮料带来的助益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在产品策略优化上,加华资本建议放弃单纯降价策略,转而推出500ml大瓶装,以容量升级和价格优势快速抢占蓝领市场。二是作为洽洽食品、来伊份的股东,加华资本将这些被投企业的渠道资源引入东鹏,助力其全国化布局,加速终端网点从百万级向四百万级突破。另一大支持来自数字化升级,协助其搭建会员系统与商业智能(BI)体系,提升渠道管理效率,降低库存周转率。最终,加华资本助其在此后三年实现营收从30亿跃升至85亿。有消息称,加华资本的回报也高达将近80亿元。2024年以来,东鹏饮料的股价持续创造高峰,如今已达262元/股。在连续走高的股价下,公司自2021年上市以来已累计派息41亿元,实控人林木勤家族也成为广东汕尾首富,甚至连在东鹏饮料待了一年多的董秘也在2024年拿下546.55万元的税前高薪,在目前已经披露董秘薪酬的85家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不差钱的东鹏饮料在“A+H”越发盛行的当下,也紧随赴港上市大潮以获更高国际定价权。这与公司的国际化策略不无关系。2022年时,东鹏饮料也曾筹划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但未果。2024年年起,东鹏饮料的出海进程还在提速。公司在美国、马来西亚与韩国等市场推出本地化版东鹏饮料的同时,2024年末,东鹏饮料还在海口投资建设了海南生产基地,并与全资子公司合资设立了印度尼西亚公司。在创新上,东鹏饮料也将研发费用增至3.2亿元,推出零糖版、牛磺酸强化版产品,回应健康化趋势。此番上市,其拟募资10亿美元,55%的募资用于海外扩张,25%将投入研发。公司还计划5年内大幅提升海外营收占比,试图复制“补水啦”的增速模式,成为“世界东鹏”。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