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发现小米、华为、理想等头部车企将“智能驾驶”相关功能更名为“辅助驾驶”或“智能辅助驾驶”。其中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由“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同时,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搭载的Xiaomi HAD由“小米智驾Max”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据小米汽车官网介绍,辅助驾驶配置中的“端到端辅助驾驶”于去年2月发布,小米su7 ultra出厂即搭载,支持“车位到车位,上车就能用”。
除小米汽车外,日前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抖音平台发布的最新科普视频中,使用的也是“智能辅助驾驶”的说法,而在此之前其多用“智驾”二字。截至发稿时,蔚来汽车官网的“创新科技”一栏中仍显示为“智能驾驶”,但是在详情介绍中已经使用“智能辅助驾驶”说法并强调其安全性。
据了解,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近期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有关产品准入和软件在线升级备案要求,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随后,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发出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针对车企营销宣传行为,指出企业应严格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确保功能命名科学严谨,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风险。对已发布的失实信息应及时澄清并整改,主动承担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倡议书同样强调车企的告知义务,应建立面向用户的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产品告知机制。全面告知驾驶员责任、系统基本信息、正确使用方式和应急处置方法等核心内容,确保用户清晰认知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的本质区别。(实习生熊峻渝对本文亦有贡献)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