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8日 20:29:46
许久未提笔,并非无话可说,而是这半年来市场行情始终稳定,**频出,七个月的持续表现已堪称强劲。然而近期,市场节奏出现了明显变化——美国关税事件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荡,A股亦未能幸免。与其说是突发事件冲击市场,不如将其视为一次必要的调整契机。
历史经验表明,主线退潮后,新老题材的切换往往不会无缝衔接,而是需要时间沉淀。尽管管理层近期明确表态要稳定资本市场,为中长期发展注入信心,但调整自有其规律,不会因政策喊话而瞬间逆转。趋势的力量不容小觑,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市场始终遵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法则。
有人担忧:这是否意味着熊市重启?答案是否定的。判断市场健康与否,不能仅凭指数涨跌,而需综合情绪、题材热度与市场共振等多重维度。指数回档≠机会消失。去年7月我曾提到,市场每年总会给散户提供1-2次“舒适赚钱窗口”,但许多人沉迷于追逐逻辑、故事或指数波动,却忽视了情绪周期、主线定位及趋势结构的关键作用。若投资仅凭“逻辑成立就该涨”的线性思维,恐怕早已人人财富自由了。
当前市场仍处于急跌阶段,企稳信号暂时还没有出现。从题材角度看,眼下仅有“反制”相关方向表现活跃,但其本质仍是事件驱动的短期博弈——无论是容量规模、基本面支撑,还是趋势结构的完整性,都不太容易承载主线行情的持续性。因此,对待此类题材,更应理性视其为过渡期的资金避风港,而非新一轮周期的起点。短期可以继续关注其表现,只是预期不要太高。
同时,从近期跌停板规模来看,市场风险也尚未充分释放,短期仍需消化抛压。从指数黄白线走势观察,市场分化明显,中小盘股仍是调整的重灾区,大量个股已跌破关键支撑位。 回顾近三至五年的市场规律,A股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春节前后至两会结束(即一季度)通常存在对散户较为友好的结构性机会;而三季度至四季度往往也有阶段性行情。但在这两个窗口期之间,市场往往经历数月的调整期。当前时间节点与这一历史规律基本吻合,因此最近这一两个月,短线选手还是需要控制好短线节奏和仓位,趋势选手可以继续等待回档缩量的阶段考虑低吸回补仓位。
大三浪仍在蓄势过程中,突破3674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市场终将兑现的必然趋势!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