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亏如何破?东吴基金明星经理旗下产品8年未收管理费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近年来,监管部门引导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让利于基民,还有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破解公募基金“旱涝保收”模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近年来,监管部门引导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让利于基民,还有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破解公募基金“旱涝保收”模式。 

近日,东吴基金刘元海旗下一款产品因不达“价值线”,8年未收取管理费引发外界关注。据wind数据,刘元海管理的基金规模59.9亿元(合并份额计算,下同),占东吴基金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下同)近70%,称得上在东吴基金的权益类产品中“独挑大梁”。 

南都·湾财社注意到,自2020年以来,东吴基金至少已有9位权益类基金经理离职,旗下超20只权益类基金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不足3年,人员流失明显。据wind信息,近年东吴基金多位新手管理的基金大幅亏损超50%,其中有两位基金经理去年“回炉再造”,转任行业研究员。 

基金8年不达标未收管理费 

Wind数据显示,东吴基金刘元海管理的“东吴新趋势价值线”基金于2015年7月1日成立,成立9年多以来,该基金仅在2015年下半年、2016年上半年分别收取了856.6万元、21.4万元管理费。此后8年,截至2024年上半年,该基金管理费均显示为零。 

记者查阅“东吴新趋势价值线”基金合同发现,东吴基金对“东吴新趋势价值线”设置了“价值线”作为管理费收取和风险控制的参考依据。即在“东吴新趋势价值线”单位资产净值低于价值线期间,东吴基金将对该产品全部资产暂停收取基金管理费,直至单位资产净值不低于价值线。 

据基金合同,该基金的“价值线”是一条以0.90为起点,每隔固定周期(180天)进行调整,每期期初根据上期末价值线数值和上一周期的净值增长率的一定比例(70%提升率),来确定本期的价值线,本期内任意一天对应的价值线数值可根据价值线公式得出。如果上期净值增长率为零或负增长,则本期价值线保持上期期末水平。 

由于“东吴新趋势价值线”单位净值连续8年低于“价值线”,因此未能达到收取管理费标准。据wind信息,“东吴新趋势价值线”先后由戴斌、程涛、刘元海三位基金经理管理,前两位在该基金的任职回报在同类排名中均几乎垫底,管理时间均在两年左右。2019年1月,“东吴新趋势价值线”单位净值一度累计下跌超64%,沦为“三毛基”。2019年4月,刘元海接替程涛掌管该基金,该基金净值逐步回升。 

“东吴新趋势价值线”基金单位净值(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年2月11日,“东吴新趋势价值线”单位净值已经回升至2.0418,最新规模5.6亿元;刘元海在该基金上的任职总回报达302.7%,任职年化回报为27.2%,在1669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四。刘元海管理下的“东吴新趋势价值线”业绩可谓优异,但依旧多年未能收取管理费,很难说不是在给前两位基金经理“填坑”。 

刘元海独挑权益“大梁” 

事实上,从规模上看,“东吴新趋势价值线”并非刘元海的主力产品,该基金当前已经暂停大额申购,单个基金账户对该基金日累计申购和转入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该基金近年份额并没有太大增长。 

公开简历来看,刘元海于2004年加入东吴基金,此后十年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据wind信息,刘元海当前在管5只基金,均为权益型基金,总规模达59.9亿元,占东吴基金权益型基金规模比例达68%;其中,“东吴移动互联A”规模最大,达46.9亿元。在东吴基金的权益类基金上,刘元海可谓“独挑大梁”。 

此外,wind数据显示,刘元海在管的5只基金中,4只其管理时间超过1年的产品任职年化回报均超10%,均挤进同类基金前十,“东吴新趋势价值线”“东吴嘉禾优势”基金的任职年化回报均超20%。 

刘元海在管产品业绩表现(数据来源:wind) 

基金经理流失明显 

记者观察发现,刘元海优异的业绩表现下,却难掩东吴基金权益人才短板。 

公开资料显示,东吴基金成立于2004年9月,至今超20年。截至2024年末,东吴基金管理规模400亿元,在162家公募机构中排名94位;据wind数据,在同年成立的券商系公募机构中,东吴基金管理规模最小,其中华泰柏瑞、东方基金等管理规模已经破千亿。2024年上半年,东吴基金实现营收6900万元,净利润-200万元,同比分别下滑6.2%、150.6%。 

Wind数据显示,当前东吴基金在管产品中,权益类基金88亿元,占比仅22%,债券型基金166.2亿元,货币型基金112.7亿元,分别占比41.6%、28.2%。一般而言,权益型基金主动管理性更强,更能跑出产异化,管理费也相对更高。从各类基金发展看,东吴基金的权益型基金是个弱势“科目”,其中原因从近年东吴基金频繁的人员流动上或可窥一二。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在资管界颇具声望的邓晖出任东吴基金总经理,并带来了一系列改革措施。2020年,东吴基金引进了多位人员,如原中银基金副总经理陈军、原中银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裁邬炜、原中银基金投资经理刘浩宇。 

不过,邓晖任职期间也是东吴基金旗下基金经理离职的高峰期。Wind信息显示,2020年,包括付琦、朱冰兵、张能进、戴斌、周鑫怿、秦斌、王立立等七位权益型基金经理陆续离职;此后,彭敢、邬炜也分别离开。 

有分析认为,邓晖的改革和人才引进并未达到预期效果。2020年至2021年,A股市场出现结构性牛市行情,权益型基金净值普遍增长,而在2020年,东吴基金管理规模不增反降,四个季度均位于200亿元以下,最低时降至三季末的114亿元。2022年12月,邓晖也离开了东吴基金。据wind数据,截至2月11日,东吴基金旗下超20只权益类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年限不足3年。 

东吴基金管理规模(数据来源:wind) 

多位新手任基金经理业绩不佳 

在一系列人才变动后,刘元海当前已经成为了东吴基金任职年限最长的基金经理,任职年限12.4年。除刘元海,东吴基金在任的权益类基金经理还有周健、赵梅玲、刘瑞、毛可君、张浩佳、谭菁、徐慢等,其中后四位在担任该公司基金经理前,均未有管理公募基金经验。 

据wind数据,东吴基金近年启用的多位新手管理权益型基金的业绩并不理想。比如张浩佳管理东吴价值成长A两年,任职回报率为-16.7%;毛可君管理东吴智慧医疗量化策略A、东吴双三角A、东吴医疗服务A超3年,三只亏损接近或超50%。谭菁、徐慢任基金经理还不满一年,任职总回报均处于亏损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6月,东吴基金宣布,管理东吴安盈量化混合、东吴安享量化混合的基金经理王瑞离任,转任行业研究员;管理东吴阿尔法、东吴新经济混合的基金经理丁戈离任,转任公司高级行业研究员。公开简历显示,两人出任东吴基金的基金经理前,同样没有管理公募基金经历。 

Wind数据显示,王瑞管理东吴安享量化混合A的任职回报率为-55.5%;丁戈管理东吴新经济混合A的任职回报率为-69.2%,管理东吴阿尔法A的任职回报率为-53.5%。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

(责任编辑:韩艺嘉)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